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 文章正文
2024年度陈宜群律师代表案例—股权转让合同纠纷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答答助手  来源:  阅读:


2024年度

经典案例分析

 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中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司法认定与风险防范

一、案情回顾

2023年8月,台商侯某某与张某某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张某某将其持有的甲公司1%股权(作价350万元)转让给侯某某。侯某某支付150万元后,甲公司突然进入破产程序。侯某某以张某某隐瞒公司债务、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为由诉请解除合同并返还转让款;张某某则反诉要求侯某某支付剩余200万元。

因侯某某和张某某均系中国台湾人,该案由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理,适用大陆法律进行审理。

争议焦点:  

    1. 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  

    2. 未办理工商登记是否影响股东资格?  

    3. 公司破产是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二、法院裁判要点  

    1. 合同效力与股东资格的认定  

   (1)合同有效:法院认定《股权转让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  

  (2)股东资格不依赖工商登记:侯某某通过参与公司经营、组建股东群等方式实际行使股东权利,其股东身份已通过“对内效力”确认,未办理工商变更不影响合同履行。  

  (3)风险提示:隐名股东需通过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避免代持纠纷。  

   2.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认定  

  (1)关键事实:甲公司签订合同时已涉诉且账户被冻结,张某某未披露公司真实财务状况,违反“股权无第三方追索”承诺。  

  (2)法院观点:张某某隐瞒公司重大风险,导致侯某某受让股权参与经营的合同目的落空,符合《民法典》第580条“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法定解除情形,判决合同解除。  

  3. 违约责任划分  

  (1)张某某责任: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足额缴纳注册资本(仅实缴6%),加剧公司破产风险。  

  (2)侯某某责任:未支付剩余转让款、未及时主张解除权,需自行承担部分损失。  

  (3)判决结果:合同解除,张某某返还侯某某130万元(扣除20万元违约金),双方其他诉求被驳回。  

三、律师策略与实务提示  

    1. 风险防范建议  

  (1)完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转让方需披露债务、涉诉等重大信息;设置分期付款条款,将履约与违约责任挂钩。  

  (2)股东资格确认:留存股东会决议、经营决策记录等书面证据,强化对内股东身份认定。  

  (3)破产应对:若目标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应及时申报债权并主张优先受偿权。

  (4投资股权需考虑企业经营等市场风险,可在投资时与股权转让方或实控人签署“对赌条款”,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2. 信息披露义务的边界   

  转让方隐瞒公司重大风险(如债务、涉诉)可能构成根本违约,守约方可据此解除合同并索赔。  

    3. 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  

  守约方需在知悉违约情形后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因“怠于行使”导致损失扩大或赔偿受限。  

四、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580条: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当事人可请求终止合同。  

2.《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4条:实际出资人显名化需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  

五、结语  

      股权转让交易中,诚信披露与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商事主体应通过完善合同条款、留存证据等方式降低法律风险。

】【关闭窗口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劳动关系确认纠纷代理词
·交通肇事罪成功获得缓刑..
·一起产品质量纠纷代理词
·苏州市工伤劳动能力鉴定..
·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 ..
·一起从劳动仲裁到深圳中..
·从仲裁败诉到一审全部胜..
·犯罪嫌疑人被关昆山看守..
·一起疑难工伤认定的举证..
·公司长期不分配利润,股..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